33页PPT | 赛迪专家姚磊:新冠疫情倒逼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可免费获取)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0年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对正在进行时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也给转型后的需求释放出新机遇,众多领域成为新技术的"试验场"、新模式的"练兵场"、新业态的"培育场",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
数字化转型是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的必由之路,是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国家治理、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社会运行的深刻变革,形成数字经济体系的重要历史进程。
3月13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姚磊在直播平台以《新冠疫情倒逼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为主题做了一个线上分享,主要从基本概念、内涵特点、发展趋势以及疫情影响下的发展的新动向等方面,对数字化转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溯源: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内涵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开启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开发利用已经已成数字经济时代的主旋律。数字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交叉、融合、渗透。姚磊认为可以通过三个视角去看待这个现象。
▼
一是技术视角。
一切可数字化的要素资源都能够连接到数字空间并进行进一步挖掘分析;数据是带动、驱动各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物理世界中的制度、流程、经验都可以通过算法化、逻辑化、代码化被写入数字空间,去重新构建运行规则;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平台支撑着生产生活运行;智能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以智能化的方式去发展与运行。
二是经济视角。
包括平台经济、服务经济、共享经济、零工经济。在疫情期间,大部分人居家办公,处于比较分散的务工状态,但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未来,人们的务工方式很可能同现在一样,类似“打零工”的方式,因此会产生零工经济。
三是产业视角。
互联网使得信息传递及时,带动各要素全方位地流动;在平台、3D打印技术等推动下,在各个空间、时间中都能参与创业创新;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等生产方式将大量涌现;组织管理模式将会向分散化、扁平化、企业无边界化的趋势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如美国国家网络战略、英国数字战略、法国国际数字战略、德国数字战略2025、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规划、澳大利亚数字经济升级等。
其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两次被明确写入2017年和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国16个省级行政区域、79个副省级和地级城市组建了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我国数字化转型推进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实践: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和模式
以农机装备企业美国约翰迪尔(John Deere)为例,他们在产品中安装传感器、通讯模块等,形成智能互联产品,进而建立农机系统、构建农业管理体系,提供整套农业解决方案,帮助农场主选择天气、时间、工具去进行耕种,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非常清晰的路线。
▼
姚磊认为,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对不确定性是其内在动因。
▼
一是需要应对生产过程复杂化。工业化持续推进使得生产制造越来越复杂,也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构建智能环保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制造各维度要求,应对成本上升,加快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需要应对市场需求多样化。消费者需求的增强以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要求生产模式向以消费为中心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构建快速精准相应的生产组织方式,充分满足市场细分需求,从“长尾效应”中获取商机。
三是需要应对产品服务增值化。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使得产品越来越复杂,对各环节服务需求也越迫切,同时产品智能化也为创新增值服务提供可能。数字化转型通过处理过程中的数据,有利于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提升产品服务附加值。
四是需要应对产业协作多维化。产业分工细化加剧导致产业链拉长,市场边界被打破,竞争与合作关系日趋复杂,加大了要素流通和产业协作的难度。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实力。
但数字化转型也将促进产业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
一是资源配置更加网络化、全球化、快捷化
数字化转型通过实现数据自由流动,以信息流带动各要素,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边界。推动形成资源要素共享平台,促进资源配置向多点、全局、动态优化演进,全面提升全要素的流通效率和水平。
二是产业创新更加协同化、开放化、互动化
互联网促使创新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组和优化,同时更加网络化、全球化和快捷化。大量知识经验以数字形式沉淀并开放共享,削减了重复性劳动,有助于重构产业知识体系。产学研基于互联网平台协同开展研发创新,大幅缩短新技术产品周期,构建新的创新生态。
三是生产方式更加智能化、定制化、服务化
传感器等新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内外业务系统的衔接、集成,实现网络化协同。促进研制能力与消费者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个性化定制;促进形成产品远程诊断维护等新模式,实现服务化转型。
四是组织管理更加扁平化、柔性化、无边界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形成了泛在、及时、准确的信息交互方式,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带来了企业各方面变化,促使扁平化组织的形成,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促使柔性化组织的形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促使无边界化组织的形成,构建新产业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姚磊认为,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化转型追求价值提升,实现整个生产价值链的数字化改造、网络化革新和智能化提升。
虽然数字化转型将重塑产业运行体系,但姚磊认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着四个现实困境。
▼
一是体制机制壁垒众多。
新技术的创新、新产品的培育、新业态的扩散和新模式的应用,形成了对传统发展理念、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利益格局的冲击和挑战。
二是转型路径尚不清晰。
缺乏清晰的数字化战略和转型实施路线图,多数企业有意愿无方法。
三是技术基础依旧薄弱。
工业技术储备、业务数字化改造能力、数据应用能力均有欠缺,技术方案仍不成熟,数字人才供给不足。
四是数据治理缺乏手段。
数据应用和治理不足,数据开发、数据质量保障、数据权属划分、数据治理等问题突出。
但姚磊在直播中提到,受疫情影响,产业数字化转型也出现新契机,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转型需求快速释放、企业转型意愿明显提升、快速试错场景涌现。
▼
建议: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线图
针对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协同推进。
姚磊从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
1
从政府层面要持续优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环境
首先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明确数字化转型目标、任务和路径;鼓励企业制定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提高企业家数字领导力。
其次强化数字治理与数据立法。基于不同的价值考虑,制定个人数据和非个人数据的自由流动规则;针对数据自由流动出现的问题,加快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确立数据资产地位;规范数据服务市场,加强用户权益保障。
再次构建公平开放市场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开展包容监管、协同监管、平台治理,积极推进负面清单制度落地;加强标准制定、质量保障和知识产业保护;
最后完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估;引导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等整合资源,加强前瞻性问题研究,提供政策咨询、专家智库、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构建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与宣传推广会。
2
从产业层面要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从产业层面要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数字产业化构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建设、统筹大数据中心布局、完善人工智能算法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以产业数字化带动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实体经济;培育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催生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第一构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一是要突破智能传感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瓶颈,发展万物互联基础设施;
二是要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
三是要加快云计算、虚拟化、绿色节能等技术演进,统筹大数据中心布局和建设;
四是要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构建工业机理模型、工业微服务、工业APP等资源池,打造“双创”新生态;
五是要突破人工智能基础芯片、开发框架、核心算法,开发能够补充和增强人类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
第二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快建设智能工厂;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制造模式和业态;
三是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3
从企业层面要不断探索数字企业发展新模式
一是要提升数字转型能力。加快推动企业设备、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推动核心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培育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二是推行组织结构变革。构建“责权利”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平台型组织、生态型组织、网络型组织。
三是调整企业管理机制。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建立全员共治机制、建立内部创业机制。
四是加强数字人才培育。培养基于数据化决策的愿景型领导与赋能型领导,培养员工数字化技能。
其中,有两点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要加快企业上云用云,主要是核心业务系统、产品和设备上云。
第二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变革。主要是建立扁平化管理机制,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构建柔性化运行方式,实现快速响应、精准管理、灵活制造、高效服务;形成无边界组织形态,突破地域、领域、技术界限,迅速汇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
完整版PPT,关注我们,后台留言“0326”+邮箱,我们会尽快发送至您的邮箱
作者丨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姚磊
编辑丨办公室